(相关资料图)
7月29日,菏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3年菏泽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记者获悉,今年1—6月份,菏泽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03,同比改善2.9%,改善率居全省第1位。其中,PM2.5平均浓度为52微克每立方米,改善率居全省第4位,PM10、臭氧平均浓度和优良天数比例改善率均居全省第1位。
加强顶层设计突出精准治气。研究制定《2023年菏泽市环境空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方案》,以“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为原则,部署推进春季聚焦PM10、夏秋季聚焦臭氧、冬季聚焦PM2.5和重污染天数等阶段性攻坚任务。分别对工地扬尘、移动源扬尘、道路扬尘、工业企业无组织扬尘等防治措施进行了细化分解,具体到点、到位、到企、到人,实施精准管控。从工业源、生活源、移动源、臭氧应急4个方面针对性采取了强化管控措施,努力实现科学治理。对全市所有焦化、水泥企业逐家制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方案。
强化系统治理突出科学治水。出台《菏泽市2023年水环境质量保障工作方案》,指导各县(区)围绕16条主要河流,“一河一策”、系统治理。建立水质预警、推送、管理工作机制,及时推送超标信息,每月印发水质情况通报,筛选确定影响8个国控、8个省控断面水质的各类因子及程度,指导精准提炼治理措施。完成市政雨污合流管网改造59.4公里,11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外排水质达到准Ⅳ类标准,封停工业企业深井15眼、合计压减高氟地下水开采量109.53万立方米。持续开展汛前、汛中、汛后全时段河流水质隐患问题排查整治,累计排查河流314条(段),发现各类隐患问题246个,整治完成241个,是6月份全省16市中唯一一个国控断面水质“全优良”的市。
狠抓督导整改突出责任落实。围绕制约环境治理改善的突出环境问题,实施环保督察整改、市委市政府联合大督查、环境执法帮扶等行动,压实各方责任,推动生态环境重点任务、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有效落地落实。
下一步,菏泽将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实施大气污染源头治理,大力推进城乡水质综合整治;全面压实环保整改工作责任,持续紧盯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高标准推进整改工作;深入开展生态环境大督查行动,组织开展重点企业执法帮扶行动,持续推进企业绿色升级改造,以高水平环境保护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念东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