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也有含糖饮料提示了?“红橙绿”标识走进超市,有些饮料200ml下肚就超标!

2023-08-19 15:51:17 来源: 光明网

夏季


【资料图】

是饮料销售的旺季

还记得不久前

我们曾经报道过

新加坡的饮料开始分级了!

当时,不少网友都留言表示:

求推广!

这不!来了!

上海试点含糖饮料警示标识工作

含糖饮料过多摄入危害大,为了提升市民健康意识,上海市疾控中心制定了《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试点应用及效果评估实施方案》,在全市159家试点商超及便利店开展含糖饮料调查项目。

这几天

有市民走进上海嘉定一家试点商超里

发现这里的饮料购物架前

挂起了“红橙绿”标识

提醒消费者适当购买含糖饮料

这些颜色标识是什么意思呢?

事实上

这些标识并不是对饮料

含糖量进行分类

而是一种提示性的标签

橙色标识提示每日添加糖食用量应少于25克;

红色标识提醒过多摄入添加糖可增加龋齿和超重风险,建议不喝或者少喝含糖饮料;

绿色标识则指导市民如何看懂营养成分表,关注饮料的含糖量。

那么

超市里挂着的这些警示标识

真的能起到警示效果吗?

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

部分市民买饮料主要凭口感

并不关注配料表

和具体的含糖量

市民张女士:平时我喜欢喝什么就买什么,比如冰红茶或东方树叶之类的,通常是根据它的口感来判断含糖量高低。

小朋友:我平时买饮料就买喜欢喝的,像可乐雪碧,我觉得很好喝。

也有些市民在选购饮料时

会优先考虑

无糖或低糖的类型

认为这样的饮料更健康

市民:我一般就看广告上有没有糖,如果写无糖,就不会去看配料表了。

而对于超市里

刚悬挂上去的“红橙绿”警示标识

一些市民表示

还是有一些"触动"

市民:我可能会有一些动摇,选择买无糖的饮料或者矿泉水。

市民:因为年纪大了有糖尿病,要先看看配料表再买,尽量会选糖分少一点的。

多年来的研究表明

高糖摄入与几十种疾病

风险增加相关

为什么明知道吃糖太多不好

却还是无法拒绝呢?

因为吃糖也会上瘾

而且对糖的渴望还会与日俱增

每天吃多少糖才算健康呢?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提出的

成年人每天不超过50克

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嘉定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发现

有些饮料

只要喝小小一瓶就超标了......

工作人员今天上午来到大润嘉定百联店,对货架上的饮料含糖量仔细查看,并针对一些含糖量较高的饮料,悬挂"红橙绿"警示标识。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的奶茶,100毫升含糖量达到了15克,一瓶大约200毫升,一瓶下肚,就超过了标准。

疾控工作人员建议,市民在选购饮料时,首先要看营养标签,如果没有标注含糖量,可以看100毫升中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通常含糖量接近碳水化合物。比如每100毫升含有碳水化合物5.2克,含糖量差不多5克左右。每100毫升添加糖量超过5克的,就可以认为是含糖饮料。

嘉定区疾控中心学校卫生与眼病防治科科长彭慧表示:市面上各种含糖饮料,比如说街边的奶茶店、饮料店也都特别多,所以从长远来说,对我们居民的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希望提醒老百姓通过这个警示标志,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让他们尽量少喝或者不喝含糖饮料。

那么,一些无糖饮料

就可以敞开肚子喝了吗?

工作人员建议也要少喝

彭慧提醒,有的饮料虽然声称无糖,但是添加了人工甜味剂,且含量不低,“大部分饮料都添加了人工甜味剂,比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等,这些添加剂喝多了,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紊乱,特别是糖尿病患者会血糖升高。”

饮料怎么喝?

小编划重点总结:

看配料表:配料表内如白砂糖越靠前成分含量就越多,或看营养成分表含糖量一栏的数值。饮料甜味剂一般是蔗糖、果葡糖浆、安赛蜜等。一瓶330毫升的可乐含有添加糖36.96克,已接近人体一天最高建议摄入糖量。

多喝白开水:用白开水、矿泉水等替代含糖饮料,养成随身携带水瓶的习惯,即使外出也能时刻保持水分。少喝果汁,尽量选择吃新鲜水果,养成记录每日糖分摄入量的好习惯。

综合上海嘉定、新闻坊、上海新闻广播

来源:东方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