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没有下一句。
2、意思是:自己奏乐自己高兴不如大家一起奏乐一起高兴。
(资料图)
3、出处:春秋 孟子 《孟子.梁惠王下》原文: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4、”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5、”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乎?”曰:“不若与人。
6、”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7、 ”译文:有一天,孟子被齐宣王接见,(孟子向宣王)说:“君王曾经把(您)爱好音乐的事告诉庄暴,有这回事吗?”宣王变了脸色说:“我不是能爱好古代圣王的雅乐,只是爱好世俗一般流行的音乐罢了。
8、”(孟子)说:“只要君王(果真)很爱音乐,那么齐国就(治理得)差不多了。
9、当今的音乐和古代的音乐是一样的。
10、”(宣王)说:“(这个道理)可以说来听听吗?”(孟子)问道:“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快乐,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说:“(自己欣赏音乐)不如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11、”(孟子又)问:“跟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而快乐,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宣王)回答:“不如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12、”扩展资料《梁惠王章句下》选自《孟子》。
13、《孟子》一书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诸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14、《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
15、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16、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17、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
18、就像今天的教科书一样。
19、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相信通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