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最近在温习老三国,看到孙刘联合抗曹,从并肩战斗到反目成仇,转折之急骤,影响之剧烈,让人不禁感慨。而最近CC和比亚迪之间发生的现实事件,戏剧性一点不比那段历史差,前一秒还你侬我侬,交换品牌,分享芯片,后一秒背后插刀,王传福估计也懵逼,兄弟,何故如此?待我慢慢道来。
遥想公瑾当年,不对,今天说CC,从2012年H6拿下销冠开始,一直到21年,整整十年,势头一直往上,何等的雄姿英发!面对各路对手挑战,羽扇纶巾,迎来送往。
2021年底,CC发展达到了其成立以来的巅峰。不仅销量再破纪录,还要看看当时CC产品和技术线有多么的兵强马壮,发展势头有多好。从三个方面来说。第一个是燃油及混动。这一年虽然比亚迪先发布了dmi并引发市场追捧,CC跟进不够及时。但H6依然保持着销冠地位,作为这十年自主唯一一个持久保持销冠的产品,即使CC销量从没有拿到过自主第一,但有这一荣誉在手,CC一直被认为是自主的领头羊之一,CC说自己是中国汽车民族品牌的一面大旗是有资格的。由于长久积累的影响力,相当多的人对CC实现新能源化继续保持销冠是充满信心的。具体产品技术上,CC推出了3.0T+9AT这一黄金动力组合,达到了自主的新高度。虽然我对CC起家的方式颇有微词,对其技术来源和路径也有质疑,但能做出这一套动力总成确实很厉害,也代表了CC老魏的执着追求。混动搞出来2档dht,像CC这种油车销量大的企业搞多挡dht除了要绕比亚迪的单档专利,还一个就是想做hev,实现燃油车向新能源的过渡,他们不能像比亚迪那样说放弃就放弃。第二个是纯电, CC虽然没有比亚迪甚至新势力那么强的实力,但没有选择正面对抗,而是抓住女性市场。CC是非常重视定位和细分市场的,它往往不求大的红海市场,而且要发掘出一个个相对小的蓝海市场做老大。欧拉一度就非常成功,好猫也月销破万,给CC挣了很多积分,我一度也是很钦佩的。CC在新能源取得的成功是超过它当时的实力的,这都能成功,也算是人家的本事。第三个就是越野车和皮卡。这是CC起家的领域,具有很强的市场统治力。就像在中国比亚迪几乎是新能源的代名词,CC在越野和皮卡领域也差不多。也耕耘了20多年,一代代产品打下了良好的口碑,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特别是坦克系列的一炮而红,取得了现象级的成功,给CC带来了广泛的赞誉,也一度让CC成为流量之王。到各种展会基本是最火的明星,有些像现在的仰望。我在那是还对此有评论,放到最后。以上三个方面,也可以算是三驾马车。在2021年看简直无懈可击,前途万丈,当时股价直冲70多,翻了好几番。CC也信心满满的定下了22年190万,25年400万的当时自主最高的目标。
可惜这个良好势头遭到了比亚迪崛起的无情冲击,并在22年出现销量和声望的双重下滑。战略目标几乎腰斩,思维和行为也越来越离奇失当。其实从21年底已经开始显露颓势,好猫芯片门的爆发,让CC长期经营的厂设和口碑遭遇重大打击。虽然当时影响看起来不是很大,但如一个刺扎进脚里拔不出来时时作痛。然后转过年,H6终于顶不住比亚迪dmi的进攻,丢掉了销冠。这里要说CC不是没有抵抗和挣扎。它首先出hev迎战,但比亚迪dmi的产品力和攻势太强,加上特斯拉进来一起把新能源渗透率拉起来,自主hev出师未捷身先死,基本都翻不起多大浪花。为什么不早出phev对抗,这里有两个原因,首先一开始友商根本做不到dmi的成本,秦plus刚出来就有车企拿回去和供应商对标测算,发现成本都比秦plus售价高。虽然从后来的油箱事件,包括被网上一直喷的低端底盘等方面比亚迪确实存在“偷巧”,但根本上还是比亚迪二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全产业链优势。最终等全行业的产业链跟上比亚迪,勉强可以做出来接近的竞品了,比亚迪已经基本把市场占完了,口碑也打出来了。这也是后来包括CC在内很多友商非常不忿的原因。还一个原因是,因为比亚迪dmi的定价进攻性很强(其实dmi首发都是针对合资市场,宋Pro dmi是和秦plus一起申报,当时完全可以做到12万,因为担心打击自主SUV市场,晚半年放出来),基本做到了油电同价,这对合资压力很大,对自主也是。即使当时自主有能力跟上,但这样第一个打死的是自己的燃油车,毕竟他们的燃油车包袱大多了。这一场燃油和混动领域的战斗基本决定了比亚迪后来的地位。也彻底打乱了CC的计划。其实CC的情况也是其他自主的缩影。然后在纯电领域,比亚迪也迎来了彻底爆发,刀片电池、E平台3.0带火了多个产品的热销,后来还有易四方和云辇这种世界顶级技术,这意味着比亚迪已经和其他国产在新能源领域拉开了不止一个身位。CC的纯电更不容乐观,还是之前的那些套路,技术上没有多突出的东西,甚至没有新势力有自己的地盘和护城河,未来实在不容乐观。现在比亚迪已经在通用市场打出很强大的品牌力,对女性用户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力,真觉得海豚的颜值和产品力非常出众吗?CC如果不拿出有主流竞争力的产品,那么不会有多大发展空间。最后一个领域就是CC起家的越野和皮卡领域,如果不是现在如日中天掌握新能源大杀器的比亚迪,恐怕没人信其他自主能在5年内挑战CC的地位。可惜比亚迪现在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已经有些巅峰时候华为的意思,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仰望U8是神之俯视,压的CC难受。方程豹则要颠覆传统越野技术路线,混动皮卡也要来了。这一场CC即使不死,也要丢掉独一档的地位甚至被压制并边缘化,所以要拼命抵抗和主动攻击。
综上可以判断,如果没有比亚迪在这轮新能源爆发出来的远超过同行估计的实力,CC及其他自主现在应该过得很滋润,计划也差不多都实现个七七八八,可惜都已经过去了,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大家现在就能理解为什么CC对比亚迪这么恨了吧。比亚迪为什么表现这么强,意淫网文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如一位网友所说,比亚迪这一拳是积攒了20年的功力,不仅合资被打懵了,自主也被震住。关于比亚迪为什么这么成功,我过去说的已经很多了,今天就不再费口舌了。
回到一开始的话题,CC和比亚迪现在的关系是不是喻亮之争。如果把CC比作周瑜(可能有人觉得是美化,毕竟主要以CC视角写的嘛)。如果没有比亚迪的崛起,CC按原路线正常发展,即使不能带领中国汽车实现突围走向世界,做一方霸主还是没问题的。三国演义里的周瑜给人印象往往是“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实际上三国志里描述周瑜“性度恢廓”。即使是在三国演义里周瑜也不是那种小人,而是忠主敬臣,礼贤下士。他的心胸是孙吴的心胸,所谓狭窄是只为江东考虑。嫉贤妒能是为嫉妒蜀汉有诸葛亮这种人才而不能为江东所用必为祸患。这在当时有什么错?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汉室衰微,群雄并起,谁家天下未可知,为什么不奋力一搏?为什么周瑜一直处心积虑的要算计拿回荆州?蜀汉占据荆州实际上卡住了孙吴的喉咙。而且处在实力上升期,一旦打败了曹魏,回头就要收拾江东。所以周瑜要拼劲最后一丝气力去谋算,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个人是很同情的。后来吕蒙陆逊趁蜀汉和曹魏在前线激战之际偷袭蜀汉后方(用了白衣渡江这种历代兵家多有不齿的计策),伏杀关羽,彻底了改变了三家的实力对比,自此才真正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CC现在对比亚迪的算计和攻击是否如周瑜对诸葛亮?区别还是很大的,甚至是本质的区别。这还要从所处的战略环境说起。汉以强亡,即使是在王朝末期三国混战之时,中原势力依然能对周边实现压制,曹操征乌桓、诸葛亮平南蛮,孙吴收南越。可以说三国内战就是自己人的抢座位游戏。而中国近现代一直被外强压制甚至侵略。从国家到民间都是如此。具体到汽车行业里,之前合资外资占据大半壁江山,而且是最丰饶肥沃的部分。如今在比亚迪崛起的带领下,刚从相持到了反攻阶段。外部矛盾大于内部矛盾,敌人的油水也比队友多,何况还有广阔的海外市场。远不到需要内斗决定最后座次排位的时候,如果这时候国产内部出现内讧,一定会给外敌可乘之机,也会让国人失去信任和信心,对行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但CC还是选择了对比亚迪出手。而且手段之多样,心机之深沉,都已经超出了行业的正常认知。这里不要谈什么公平正义,消费者利益之类的肤浅无聊的东西,我们谈的就是利益,最大利益和长远利益。企业、行业甚至国家和民族利益。CC通过最近的各种攻击包括举报,不管自己的有什么得失。比亚迪是否可以以牙还牙呢?答案明显是否定的,如果比亚迪这样干了,不仅双方两败俱伤,也会对行业乃至国家利益造成巨大伤害,这是决不允许的!CC明显是笃定比亚迪不会这么干,所以才如此肆无忌惮。而且看起来像是处心积虑的,每一步都有周密的策划。但你能决定开始,也可能控制过程,但结果就未必如意了。早就说了,比亚迪未必能赢,但CC一定会输。目前看CC的各种骚操作,反而加强了比亚迪的领导地位。
CC为什么要去这么做,我想我之前几篇文章已经做了解释,这里面有偶然性,如领导人性格意志,具体产品和营销战术。也有必然性,如发展路径,历史沿革和战略思维等。周瑜算计诸葛亮那是天经地义,职责本分。而CC如现在这样算计比亚迪,则是与行业和国家利益相违背的(如果比亚迪忍不住也下场了呢)。如果CC为了自己的利益更直接说是生存,需要与更宏大的利益相违背,那么它的存在就是一个错误了。那么它的悲哀就是一个自作自受的结果了。
CC是一个优秀和成功的自主汽车企业,不管将来如何,如果我们的汽车产业能够实现成功,那么功劳簿上应该记上CC一笔,只是不知道到时候。。。。。
附:CC的发展我认为投机心理是很重的,它是无法作为自主领军企业,披荆斩棘拓出干道来的。现在已经很明确新能源是中国汽车突围的唯一正路。CC新能源有亮点但不成气候。别说特斯拉和即将转型的合资列强,就是新势力都比不了。除了新能源,硬派越野车是它的专业领域,自主几乎没有对手,但明显倾斜过度,如果CC还像做中国的丰田,那这样战略是有问题的。CC最近是中国最火的品牌,大部分原因就是那几个坦克吧。但我觉得这是它辉煌的顶峰,盛极必衰。在家用车领域,它通过稳定的产品和高超的营销,树立起不错的口碑,但在dmi这么强大的产品力面前不堪一击。未来几年会慢慢边缘化,漏出营销型企业的原形。可能最终会回归,皮卡和越野车这样的专业领域。以上是我21年的评论,现在最新的形势下,越野皮卡想一家独大都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