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肯“电等发展,不要发展等电”。2003年到2023年,是“电力人”牢记嘱托、革故鼎新、奋楫争先的二十年。二十年来,西湖区“电力人”以“民欲呼我已为”的实际行动助力城市发展,“电”亮城市日新月异的光辉。
老旧社区的逢春
斑驳的楼栋外墙、乱接的电线、拥挤的过道……诞生于1984年的翠苑一区,曾是杭州市典型的“双老”社区。但如今,翠苑一区焕然一新,并在2021年成为浙江省第四批未来社区。
(资料图)
2003年,社区的寡居老人通过在窗外挂黄手绢、晚上点亮小红灯,向邻居、社工寻求帮助。如今,“黄手绢、小红灯”变成老人们腕上智慧手环的红、黄按键,可以一键呼叫社区和家属,并有监控定位、智慧水箱、智慧车库、用餐助手等多项功能。这一变化,离不开“电力人”在数智赋能升级进程中的助力。近年来,“电力人”积极参与“呼应为”数字驾驶舱的系统构建,做好社区全面数智化升级的电力建设,将无微不至的关怀通过电线传输到每一位居民身边。
此外,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还积极配合完成翠苑一区36部加装电梯的电力改造,让腿脚不方便的老人能够方便出行。
“民呼我为”不仅要雪中送炭,还要锦上添花。为了助力未来社区建设,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主动对接社区,累计完成69栋房屋、250多个表箱改造升级,原本杂乱的电线变得井井有条,锈迹斑斑的表箱焕然一新,赢得了居民们的好评。
二十年来,一件件温暖贴心的民生实事,一项项源于民生诉求的暖心举措,绘就了翠苑一区的民生图景,稳稳地托起居民的幸福生活。
旧工业园区的涅槃
云计算、大数据、城市大脑……如今的云栖小镇聚集了云计算领域的高端人才,一改从前传统工业园区的模样。
2011年,云栖小镇瞄准以云计算、大数据为科技核心的产业方向,腾笼换鸟,探索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在云栖小镇的“涅槃”之中,电力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针对生物医药等企业的特殊用电需求,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聚焦企业“难点”,尽力解决用电隐患,缓解用电压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力人”主动突破、寻求创新,建设全球首个城际互联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国内首个配网数字管控平台……无数个“无中生有”的能源数字化奇迹接二连三地诞生。
此外,电力数字驾驶舱的电力大数据还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不小辅助作用。
居民流动风险分析、企业复工电力指数、宏观经济趋势、城市能源生态、关爱独居老人……电力驾驶舱条块分明、数据清晰。从关注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到支持宏观的城市决策,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以24类电力指标数据为基础,交叉融合了经济、能源、公安等方面进行模块研发应用,为成长中的城市大脑打开了新的疆域。
“金镶玉”景区的新生
在西溪湿地的蝶变中,“电力人”也起到了不少助力。
2003年8月,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启动,“电力人”牢记“电等发展”的殷殷嘱托,奋力加入改造西溪湿地的队伍之中。
彼时的西溪湿地还是民居地、农耕地并存的江南小村,原有电网缺乏规划,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用能需求。同时,杂乱的架空线与老旧电杆显得十分突兀,降低了湿地的美观性。
如何点亮城市发展之“金”,又要还原湿地面貌之“玉”?兼顾城市发展与湿地保护的共生成了西溪湿地电网改造的难题。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力设施对湿地生态的影响,“电力人”想到了把电网“藏在水下”的好方法——湿地园区全部改为地下电缆供电,水下隐形电网更将各种电力设施融入湿地景色里。
全景区电网“上改下”,很快,恢复的湿地生态吸引络绎不绝的水鸟前来栖息,“鸟中大熊猫”东方白鹳和濒危的朱鹮也到此安家筑巢。如今,西溪湿地已有鸟类190余种。
此外,西溪湿地游览车船的电气化极大提升了湿地环境,一年减少碳排放近千吨,“电力人”更趁热打铁全面启动景区全电化改造。如今,西溪湿地周边水系应用了“电力大数据+环保”监测系统,在线监测景区内外企业排污和治污情况;“双碳地图”指导企业开展节能设备改造,精准为湿地上下游的电力用户按下减碳“快进键”。
二十年来,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始终坚持电网规划与区域规划同步推进,适度超前满足“金玉成碧”的电力需求,用心描绘着西溪湿地秀丽画卷,让充裕稳定的绿色电力浸润高水平小康的现代生活,将西湖区打造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典范区,向世界展示西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