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足鼎立(TIAA026025)$ $牛二十精选(TIAA026064)$
最近关于日本失去的三十年这个话题很火,尤其是大家注意到咱们人口首次负增长后,和日本90年代时实在太像了。
(资料图片)
要知道,91年日本人均GDP可是碾压美德英法,结果到了21年被美国吊打,甚至只有60%不到。
日本1991: $28,915,美国1991: $24,342
日本2001:$32,352,美国2001:$37,101
日本2011:$48,761,美国2021:$50,008
日本2021:$39,313,美国2021:$70,249
注:GDP对比
美国经济每十年稳稳一个新台阶,但日本是缓慢增长甚至下跌,就如温水煮青蛙,逐步拉开差距。
这期间日本到底发生了什么?
所以这次我打算深度的分享一下,近期我从券商阅读的日本经济发展研报,以史为鉴,看看日本市场是“怎么”崩溃的~
一、日本股市篇
日本股市其实有三个发展阶段,一个个讲。
资料来源:天风证券研究所
这个期间日本人基本是很难找到什么好的投资机会。
打个比方,如果1990年刚好30岁,那么直到2012年52岁,这代人投资基本没赚过钱,天天亏,投资消极自然也很正常。
这个十年,日经225的估值没啥变化,但盈利回暖增长了147%,所以指数也翻倍了,年化9.9%,诶,日本好像又行了嘛~
..........
最差的是金融,二十二年年化平均亏损7.8%,几乎每拿一年就多亏8个点,可怕~
拆开来看,失去的二十年期间,盈利增长最快的是汽车,其次是电信、工业、必需消费和医药。
而汽车、医药、必需消费也刚好是表现最好的板块。
说明业绩和行业表现的匹配度非常高。
估值跌的最少的,是公用事业、科技、基本材料。
盈利增长最慢的,是公用事业、金融、基本材料。
表现最差的,公用事业,金融。
金融惨不忍睹,估值跌了72%,盈利跌了45%,指数跌了85%,金融是妥妥的戴维斯双杀。
所以经济下行周期,金融板块还是要谨慎啊。
博弈低估值只是一方面,正儿八经选点高景气赛道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名的尤妮佳,是做服饰和护理用品;
第二名久光制药主要做医药护理用品;
第三名本田汽车不用多说,全球第七大车企;
第四名信越化工,材料界的丰田,芯片上游龙头。
简而言之,做的比较好的公司都是消费、医药、汽车、材料。
牛股里边,金融、公共事业和能源基本是没有滴…
二、日本经济篇
日本增长期,要数1961到1973年,GDP年均9.1%!YYDS,这个期间靠汽车、家电、钢铁这些产业起飞。
随后1974-1990日本经济开始放缓,这个期间日本喊出科技立国,靠精密电子等硬科技支撑经济增长。
而日本1991-2021,GDP增长放缓,进入通缩,zf开始改善民生,提高福利。
大多行业限于停滞阶段,行业增长开始转向消费服务业和精密电子、材料。
90 年代以后:GDP 占比趋势性提升的大类行业有:服务活动、房地产、信息和通信;
趋势性回落的有:制造业、建筑、金融保险、农业、采掘;
保持平稳的有:批发零售、电力燃气水供应。
最神奇的是日本的地产GDP占比竟然提升了,主要是因为当时日本城镇化率没到头,加上都在衰退,此消彼长的缘故~
过去三十年,占比提升的制造业主要是食品饮料、汽车、通用机械、化学材料。
其他的什么传统制造,比如金属,矿物制品,印刷纺织都不太行了。
1、95年日本占美国GDP比重巅峰去到了72%,而21年跌到了21.5%。
2、日本出口对GDP的贡献从70年开始持续下滑,随后核心逐渐转向消费。
三、日本汽车和芯片两大行业趋势
汽车是日本最核心的一大行业,丰田本田日产这些品牌在全球都是车企龙头。
但日本机动车内销与出口从90年代开始,也开始了持续下滑的趋势,份额被其他国家瓜分。
日本主要抓住了上世纪70年代的第五波转移,当时由于石油冲击和消费观念变化,日本的省油耐用型汽车把欧美市场杀的一塌糊涂~
现在是第七次新能源车革命,这波算是轮到我们了,当然受益的还有美国、德国。
日本这波新能源已经被甩得远远的。
3、目前全球汽车销量排名里面,有四席日本,暂时还没有中国,但纯电动车销量中,10个席位中国已占5席,未来可期~
日本芯片行业自从1980年代之后,也是备受美国打压。
一方面是“广场协议”导致日元快速升值,日本产品出口受限。
另一方面是1987年的“东芝事件”,美国以日本东芝向苏联出口关键技术为由,开始制裁东芝。
比如逮捕公司高管、取消从东芝购买导弹技术的协议、取消原定从东芝进口 150 亿的计算机合同等等~
同年,美国还向日本3亿美元的电子设备产品征收了100%的惩罚性关税。
最终签订新半导体协议,要求日本让出20%的国内半导体市场份额给国外厂家。
ps: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日本在芯片产业中始终处在跟随地位,结果美国发现威胁停止技术支持后,芯片行业开始陷入被动局面。
举个例子,英特尔和摩托罗拉在向日本开发微处理器的 NEC 和日立两家公司提起知识产权诉讼。
于是迫使两家日本企业放弃了多款研发中和售卖中的微处理器产品,从而彻底失去了在微处理器市场的竞争能力。
全球国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趋势是细化分工,比如芯片设计,芯片生产和架构授权分离,但日本搞全产业链布局,导致了干啥啥不行。
90年后PC产业爆发,日本也没能加入到个人电脑的历史机遇中,也导致微处理器发展滞后。
自50到70年代日本半导体行业一直是举国体制发展。
但在日本半导体产业成为全球第一之后,进入90年代,日本政府逐步降低了对半导体产业的扶持力度。
在00年之后政策有一定回暖,但实力已被竞争对手韩国、中国台湾超过。
1988年前十大芯片公司日本还有6家,2020年只剩1家了。
不像汽车,芯片行业的地位是妥妥丢掉了~
四、分析
最后,我在看研报时,也有个日本专家分析了,日本会遭遇失去的三十年的本质。
他主要列举了日本长期衰退的几个理由:
其中专家认为,最致命的问题还是日本错过了互联网信息爆发的这波,期间投入太少~
如图,1980-2005之间,ICT(互联网信息)投资占GDP比重,美国一直是遥遥领先。
而日本在这块的投资是妥妥的排在了最后一档。
尤其是2000年之后,美国这个比重直接拉到10%以上,是日本两倍多。
至于为啥日本在这块投入会排名倒数第一,日本专家说了一个观点:
“日本之所以不如美国,是因为美国喜欢做高性价比的通用软件,让所有企业都能用,而大企业把这些业务外包给能高效完成工作的公司;
而日本因为想要保持公司组织架构稳定,因此喜欢做高价特色化定制软件,很难根据软件方需求修改组织架构,而业务外包呢,则是优先给子公司员工或者招兼职来做”
打个比方,日本每个大公司都各自用一套订制办公软件,保证人员架构延续和稳定,毕竟日文化不能随便开人;
各美国大公司都喜欢用通用软件,人嘛,适应不了换就完事。
在日本做创新软件没啥市场,就自然没人投资了。
当然,这事归根结底,表面看是因为回报率不高,本质是日本的文化制度问题。
所以我们经常能听到日本的匠心精神,将一个寿司或者拉面做的多么极致。
但再看看这些年的革命性突破,互联网,新能源,AI,这日本愣是一个都没赶上。
而对比同期的美国,苹果、脸书、特斯拉、英伟达一个接一个的冒出来。
日系车再实用耐操,它也顶不过一台能全自动驾驶,各种科技加持的新能源车啊...
...........
五、小结
注意,即便是日本对互联网信息的投入不足。
比如说搞芯片就斥巨资搞,美国要AI革命,我们就一起搞算力大模型,虽然有差距,但至少跟进够快...
大家再看这些年国家搞扶持的科创板,大基金给科技股砸钱,也能看出决心。
再看我们的新能源领域,结合电力,储能,光伏,整车,综合实力妥妥第一。
如果不是对这个方向足够重视和重资投入,搞不好也错过了。
当然,从国之大计的方向来说,布局信息科技不仅要砸钱,还要从改善创新的环境下手。
否则巨头都在研究大妈买菜心里,拿什么超越美帝,是个大问题...
目前比较让人担心的就是,目前我们在全球分工里面被脱节的风险。
日本当时就是因为搞了全产业链,拒绝参与全球分工,导致了被制裁,衰退。
如果我们不利用优势点对点爆破,对手出一个好东西我们研发一个,过度浪费了手里仅剩的资源,这种情况也可能会大大浪费“效率”。
........
再说好的方面,一个值得关注的信息,日本的汽车产业,其实在失去的二十年里依旧是逆势增长的。
你们去看数据就知道,汽车是日本所有行业失去二十年里为数不多涨幅为正的大类行业。
所以以史为鉴,我们未来的优势行业会是什么呢?哪些会延续下去,发扬光大呢?
所以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我们和90年代日本一样,进入一个超低的经济增长的阶段。
但这期间股市估值基本不会继续跌,但也不会大涨。
就和日本第三阶段一样,估值企稳,盈利逐步增长。
但我觉得第三阶段概率比较小,因为中国股市一直很跳,情绪会随全球降息加息大起大落。
这就好比每天能免费摸一张彩票,一直摸大概率能中那么一次嘛~
另外,日本经济增长停滞之后,没法通过出口获取更多财富,那么就开始转向了内需。
最终还是消费医药的占比在不断提升。
所以你说那些医疗啊、消费啊,其实还是不错的行业,在经济下行周期大概率能起到一个逆增长的效用。
就分享到这,文章花费了不少时间,如果觉得这篇内容有干货,记得点赞关注收藏哈。
另外我手里还有几份关于日本的深入分析研报,如果需要可以发我“研报”领取。
@今日话题 @蛋姐 @雪球基金 @雪球创作者中心 @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