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年来,自治区林草局围绕确权、赋能、交易、经营、服务五个环节,驻县包抓、以点带面,深入推进山林权改革。
“我们在林地确权实现新突破,全区林地确权1042万亩,确权率达到76.5%,全国首创《山林地确权明白书》,破解了‘一户多证’难题,基本实现应确尽确。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公益林政府回购机制,构建“1+5+22”山林权市场交易体系,引导进平台交易林地1.14万亩,交易金额291万元。”自治区林草局资源管理与法规处处长汪泽鹏告诉记者,我区确权赋能探索新模式,构建“政府+银行+担保+保险”林业金融服务机制,全区林权抵押贷款余额22亿元。将确权林地量化为股权,农户按股分红,走出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新路子。创新机制培育新主体,全区培育涉林经营主体3041家,利用林地面积168万亩,创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10家,自治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6家。同时,创新开展林票试点,引入社会资本5600万元。流转交易再上新台阶,全区流转29万亩集体林地,流转价格从年均每亩20元增长到260元。服务管理取得新成效,建立了五级林长组织架构,打造了一批“林草乡土专家”和“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做到了林草技术服务下沉、形成了山有人管、树有人种、林有人护、责有人担的林草管护新格局。
“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我们将持续聚焦植绿增绿护绿的改革目标,发挥林草资源优势,集聚市场发展要素,探索林权多种合作经营模式,拓展“以二产促一产带三产”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延伸产业链,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增效、国土增绿。”汪泽鹏说。(宁夏日报记者 周一青 朱立杨 王鼎 左鸣远 见习记者 刘祥 文/视频)